20080621

浦东新区工程地质概况

浦东新区工程地质概况
浦东新区的经纬度位置是,北纬30度08'20"至31度23'22",东经121度27'l 8"至121度48'43"。
地质
    据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揭示,浦东新区深约300米的表层为疏松覆盖层,第四系 覆盖颇厚。一些地质、地震专家的探测表明还存在着许多断层,有的断层还一直通向深部基岩。这说明浦东新区的地质新构造运动还是比较活跃的。 己查明长江水下连续发现有滑坡、断层、沙体流动等地质现象。在浦东扁担沙南翼,有一条水下大滑坡,一年中的滑距达2米多,七丫口附近航道上 有一地层错动,错约4米。在浦东新区境内的基岩上有一条北西向(出江心洲至奉贤)长达101多公里的断裂,贯穿浦东新区全境
    据地质调查,浦东新区的地层,其序列由下而上分别为:侏罗纪火山岩;火山碎屑――沉积岩系;第三纪陆相火山岩系以及第四纪的粘土、砂砾等松 散堆积。基岩埋深一股为300―350米,金桥地区最浅处227米,合庆周围最深处396米。
    上侏罗统火山岩、火山碎屑――沉积岩系在浦东新区分布十分广泛。上第三系中新统白龙港玄武岩,以橄榄玄武岩为主,夹有深灰、棕色粘土和砂砾石,沿断裂呈串 珠状产出。第四纪地层,由北蔡至蔡路逐渐加厚。根据气候地层学原则,以岩石地层为基础,综合孢粉、微体古生物等标志,可将第四系划分为四个统:下更新统, 中更新统,上更新统和全新统。这套疏松地层的发育和结构在由下而上的纵向上,其岩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,可划分两大层:下部"杂色层",埋深约在 150 米以下,以褐黄色为基本色调的杂色粘土,与灰白、褐黄色砂、砾组成互层;粘土多具硬塑性,砂、砾则为松散或弱胶结,属第四纪早更新世的陆 相沉积。上部"灰色层",埋深约在150米以上,以灰色为主的亚粘土,与浅灰、黄灰色砂组成互层;亚粘土多具软塑性,砂呈松散状,为中更新世以来海 陆相交替沉积。第四纪期间,川沙古气候经历了八次明显的冷暖变迁,导致了古地理和沉积相的演变。早更新世晚期以来,历次温暖期均伴随海水进侵,沉 积了六个海相层;寒冷期时海水退出,沉积了河湖相层。
    浦东新区的岩浆岩分布广泛,以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活跃。可划出燕山期及喜马拉雅两大岩浆旋回:燕山旋回的火山岩主要发育于燕山早期,火 山作用始于晚侏罗世劳村期,黄尖期是鼎盛时期。境内晚侏罗世的火山活动受枫泾―新区基底区域性断裂构造的控制明显,金桥构造火山盆地发育在该断裂上,且在 其西北侧广泛分布。新区坐落在构造火山盆地上,黄尖期火山岩广布。燕山旋回的侵入岩主要发育于燕山晚期,蔡路一顾路一高桥一带,已发现了规模不一、岩类有 别的多个岩体,其分布明显受北西向断裂或东西向断裂控制。侵入岩以同�性闪长岩、花岗岩等中、酸性岩类为主,呈岩株状产出。燕山旋回的火山岩和侵入岩,两 者在空间上密切共生,在岩石类型、化学成分及岩浆同源性等方面,具有明显的内在联系。喜马拉雅期晚第三纪亚旋回的火山岩为玄武岩,分布在青墩、白龙港、施 湾一带,属碱性橄榄玄武岩。
    浦东新区在燕山期断裂构造发育,伴有大规模中、酸性岩浆的喷出和侵入,并形成了火山构造,是境内地质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发展阶段。枫泾一新区基底构造断 裂,是一条宽达数公里的断裂带,形成于元古代,在新区西南部呈北东向展布;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,控制了金桥构造火山盆地的 发育。胡家宅一施湾断裂,是一条北西向的断裂带,位于浦东新区东北部与岸线近乎平行,沿断裂有燕山期闪长岩侵入,喜山期玄武岩喷出。高东断裂,是一条近东 西向断裂带,位于高桥镇南,沿断裂有燕山期闪长岩侵入。上述断裂的存在,已有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钻探资料的佐证。
地貌
    浦东新区地层为长江冲积层。由长江夹带泥沙在具有一定流速的江海波浪、潮汐的相互 作用下不断堆积而成。地形从吴淞口起向东南展开略呈三角形。
    浦东新区在冈身以东,是"碟缘高地"地貌单元的东边部分。由于成陆的先后而形成四种地貌类型:①西部严桥、花木、北蔡一线以西系老海滨平原之 一角,沿高桥、顾路、龚路、川沙、六团的老护塘一线以西属早海滨平原范畴,上述两地区域内土质皆为黄泥;②老护塘以东、钦公塘以西属海 滨平原地貌,土质为轻黄泥土;③钦公塘以东、人民塘以西(俗称夹塘地区)属新海滨平原地貌类型,土质为含沙较多的夹沙土,局部为略 含盐分的盐土;④人民塘以东滨海地域为潮坪地貌;新区北段深泓逼岸;随着入海江水冲势逐渐缓和,中段滩地稳定;南端江镇、施湾沿海续趋淤 涨,整体成弧形向东突出,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,土质以青灰色、灰黑色粉砂质粘土为主。
    境内地势东南高,西北低,地面高程在3.5米至4.5米,少数地区达5米以上(1.8%),平均海拔3.87米(吴淞零点)。 地面平均高程4米以上的有施湾、六团、城镇、黄楼、唐镇、高东、高南、杨思等乡。地面平均高程3.5米至3.9米之间的有江镇、蔡路、合庆、孙桥、王港、 龚路、顾路、杨园、张江、张桥、金桥、凌桥、高桥、东沟、北蔡、花木、洋泾、严桥、六里等。
    3.工程地质
    浦东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是埋藏30米以内浅土层的成因多为全新世的海相及河湖相沉积层,岩性以粘土、亚粘土及粉砂为主。自上而下有 五个工程地质层。
    (1)  表土层河口-滨海相堆积物,境内广泛分布,组成现今地面,厚度3米左右,岩性以褐黄色 粘土为主,属中等压缩性土层,可作天然地基持力层。
    (2)  第一砂层河流或海相堆积物,分布于境内东部海岸带,埋深0.9―7米,厚度0―27米,岩性以灰色粉 砂为主,该层可作短桩基持力层,但易出现人为作用下的流沙现象,或在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时,可能产生振动液化,须采取防护措施。
    (3)  第一软土层浅海-滨海相沉积,境内广泛分布,按岩性可分为两层。上层为灰色亚粘土夹粉砂层, 埋深3米左右,厚度3―20米,属高压缩性土层。下层为灰色粘土层,埋深10米左右,厚度1―20米,届高压缩性土层。 该土层具流变特性,工程施工中须注意。
    (4)  第二软土层滨海-沼泽相沉积,境内广泛分布,埋深20米左右,厚度5―10米,岩性以灰色粘土为 主,属高压缩性土层暗绿色硬土层河湖相沉积,境内广泛分布,埋深20―25米,厚度0―12米,岩性为暗绿色粘土, 下部为黄褐色亚粘土夹粉砂,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层,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。东沟--高行有东西向狭长带,该层缺失
    (5)  第二砂层河口-滨海相堆积,境内广泛分布,埋深23―50米,厚度20―30米,岩性为黄色粉 砂层,下部为青灰色细粉砂层。可作良好的桩基持力层。在浦东新区境内,天然地基持力层(承载力7―14吨)桩 基持力层(指暗绿色硬土层,承载力75―120吨)普遍分布,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。东构一高行的古汊河道潜伏地带,工程地质条件较差。近海地 区发育第一砂层,基坑开挖易产生渗流液化使边坡失稳,且可能产生震动液化现象;第一砂层应当成为中、大型构(建)筑物抗震设防所考虑 的主要对象
降水
    浦东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00毫米雨日约131天。降水主要 由春雨、梅雨、秋雨、暴雨、雪、霜等构成。
    全年降水集中时段为春雨、梅雨、秋雨。冬季少雨。春雨从2月底3月初开始逐渐增多,至5月中旬为春雨最多时期。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黄梅雨 季节连续阴雨,日照少,高温闷热。有的年份出现气温偏低的冷黄梅。浦东新区常年平均入梅期是6月13日,7月7日出梅,持续25天, 平均降水量为195.2毫米,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%。秋雨,早的年份在8月下旬开始,有的年份可推迟至10月上旬结束。
    每年5―9月为汛期,降水量平均为697.8毫米,平均每个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,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%以上。
    由于热带风暴、局部地区雷暴和特殊天气变化造成的暴雨,每年常出现。1959―1985年的27年中,有暴雨76次。1977年8月21日一次特大暴雨, 凌桥地区降雨415.6毫米;1985年9月1日高桥地区降雨328毫米;2001年8月的暴雨降水量达322.3毫米。
    浦东新区年平均下雪为7.3天。1959―1985年的27年中,平均2至3年有―次积雪。1970年3月12日一次大雪,积雪 10厘米。1977年―次最大,积雪15厘米。极端最早雪日为1985年的12月8日,极端最迟雪日为1980年的4月24日。
    霜的初终日期,每年不一致,主要由冷空气侵袭的时期而定。浦东新区平均初霜日为11月18日,平均终霜日为3月31日,平均无霜期为232天。极端最早初 霜日为10月24日(1981年,百年来第一次),极端最早终霜日为3月21日(1954年),极端最迟初霜日为11月27日(1958年),极端最迟终 霜日为4月16口(1961年)。极端无霜期最长254天,最短196天。
http://news.pudong.gov.cn/website/understandPudong/infoContent.jsp?sj_dir=understandPudong_DMDL&ct_id=52848